闪亮的名字 | 走进这些追光人④

发布日期:2022-09-22
分享:

彭霞,中共党员,副教授,通信工程专业教师,省级“线上教学新秀”,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模拟电子电路以及信号处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彭霞从事教师岗位工作13年,先后承担电子和通信专业多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拥有丰富的教学经历。获安徽省第五届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工组二等奖,获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决赛三等奖,获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三等奖。主持省级科研项目一项,校级重点科研项目一项;主持《光纤通信》课程省级智慧课堂试点项目一项、省级慕课项目一项、校级教研两项,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得三等奖及以上奖项7项。

获奖感言:教师是一个平凡的职业,并不需要什么超人的禀赋,但需要你有跑马拉松的耐力,需要你耐得住寂寞,需要你甘心把自己融入平凡,在漫长岁月中持之以恒做好教学中每一个环节。

唐江花,中共党员,副教授,通识教育部数学教师兼通识教育部直属党支部组织员,安徽省教坛新秀,安徽新华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
从教11年来,始终不忘初心,切实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曾获得安徽省教坛新秀、安徽新华学院教坛新秀、安徽新华学院师德标兵、安徽新华学院优秀员工、安徽新华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安徽新华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获得安徽省第二届普通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工组三等奖,安徽新华学院第七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最佳台风奖等校级奖项多项。指导学生获得2018年、202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安徽赛区三等奖,2022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主持各类教科研项目9项,其中省级项目4项。发表教科研一类SCI论文5篇,三类论文10余篇。

获奖感言: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无悔地坚守着教书育人这方沃土,跨上讲台也许只用一步,但三尺讲台却是我们这一生也走不完的路程。唯有把热情与梦想,创新与开拓奉献给新华的教育事业,才无愧于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刘书影,副教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数据处理、信息挖掘、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自2001年入职以来,本人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主要承担《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省级自然科学项目2项;主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项;主持校级教学研究项目4项;参编规划教材2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十余篇。主持完成企事业委托科研项目2项。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等学科竞赛,并取得较好成绩。

获奖感言:从教20多年以来,我始终手捧一颗爱心,怀着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模范履行职责,无私奉献。我是一名普通而平凡的教师,但我坚信:我的人生是有价值的,因为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这一经典论述;我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因为我践行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一诺言。

李梦旭,中共党员,“双能型”教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访问学者。“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负责人,“师德先进个人”“省级教学竞赛优秀教师”,曾荣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安徽赛区二等奖,作为团队成员荣获安徽省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指导学生荣获省级学科竞赛获奖7项,省级大创项目5项,主持安徽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主持安徽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1项,主持校级质量工程3项、校级科研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编教材2部。

坚守三尺讲台,不忘初心,教书育人。精研业务,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聚焦教学创新,推行岗课证赛融通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潜心教学和科研,以研促教,教研结合。敢于开拓,甘于奉献,陪伴学生一路成长。

 

获奖感言:作为教师,我认为要不断提高自身师德修养,以德润身、以行立教,以灵魂影响灵魂,以人格引导人格,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做美好价值的弘扬者、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成为有德之师,有爱之师,有为之师。

罗杉,中共党员,中级辅导员,讲师,双能型教师,城市建设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春晖映日公益协会的指导老师。工作期间获得过“军训工作先进个人”、“心理工作先进个人”、“永远跟党走”主题班会大赛二等奖等校级荣誉;2022年指导学生参加第八届安徽省互联网+大赛获得省级金奖1项,银奖1项,金奖项目进入国赛,作为第一指导老师获得省级“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荣誉称号;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获得省级铜奖。指导学生成功创业并注册公司且稳定运营;所带班级学生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70余次;仅2021-2022一个学年,所带班级获得先进团支部等校级荣誉12次。

获奖感言:心怀爱心,让我走进学生的世界;心怀热心,让我在工作中有不竭的动力;心怀信心,使我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心怀责任心,使我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心怀上进心,让我能跟学生共同进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杨蕊,讲师,清华大学硕士,艺术学院教师,从事插画设计、品牌策划、标志设计与表现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省级、校级课题3项,参与省级、校级重点课题10余项。

从教以来,杨蕊在教学与科研中潜心钻研,在课堂中不仅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同时也努力将“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践行立德树人”贯穿于教学与科研全过程,在课程中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获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省级教学案例竞赛三等奖、安徽新华学院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等荣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等A、B类赛事中荣获省级及以上等级奖60余项。

获奖感言:“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过去几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让我始终不敢有“过来人”的丝毫懈怠,我深知,对于学生来说,我不仅是他们学业上的帮手,更是指导学生做人、做学、做事的一盏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为当好青年学生的引路人而不断努力前行。

 

 

褚正清,中共党员,教授,通识教育部主任助理,安徽省教坛新秀。主要从事图论及其应用,图谱理论、数学建模领域的研究工作。从教17年来,褚正清始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讲授《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多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在此次表彰中褚正清还获得了“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主持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重点项目1项,校级自然科学重点研究项目1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4项,参与多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次,校级教学成果奖3次。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学科与科技竞赛,取得了全国一等奖1次,安徽省一等奖1次,安徽省二等奖4次,安徽省三等奖3次。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检索10篇。

获奖感言:工作以来,一直本着“踏踏实实做好科研,安安心心教好学生”的态度,努力提升自身的科研素养和教学能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做好科研,教好学生。

李海燕,中共党员,副教授,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安徽省线上教学名师,安徽省教坛新秀。主要研究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企业社会责任与资本运营等。
从事高校教科研工作13年,讲授《高级财务管理》《税务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专业导论》《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财务管理》等多门课程。先后主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中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1项、安徽省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项目1项、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项目1项,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1项,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项;主持2项校级科研团队项目;主持省校级质量工程项目20项;获安徽省级二等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三等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6项,主参编省级规划教材、一流教材等6部教材, 建成省级MOOC课程1门,省级示范课程1门。已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CSSCI等检索收录10余篇。曾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22项,荣安徽省财税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2项。曾获校级“教书育人楷模”、“科研标兵”、“教学名师”、“先进个人”、“教坛新秀”、“教案讲稿比赛一等奖”等荣誉奖项。

 

获奖感言:在工作中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加强学习,勇于担当,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全方位提升个人在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方面的本领,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成果产出与转化应用水平。严爱相济,践行师德,用奉献静待花开!

霍广田,副教授,中共党员,安徽省教坛新秀,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厅级重点项目3项、校级项目多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2项、省创项目多项。荣获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省社科联三项课题研究成果三等奖等省级以上各类比赛奖项18次。在公开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

 获奖感言: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要不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更多成绩。在教学中,要默默无闻、精益求精上好每一次课;在科研工作中,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取得更多丰硕的学术成果;在育人过程中,要用爱心、诚心、恒心、热心,在潜移默化中感染每一位学生,成为学生眼中的好老师。

邱荣海,工学硕士,讲师,城市建设学院测绘工程教师,注册测绘师。主要从事GNSS测量及高精度数据处理研究工作。从教6年来,主持教育厅省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项目1项,参与国家863项目1项,获得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近两年横向课题项目经费近1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6篇,EI检索1篇,获得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

 

获奖感言:做事先做人,牢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的修身做人总纲;树立“认真是能力,孤独是常态,扎实是水平,求实是态度”的科研精神,勤勉励志,求索笃行,在研究中培养乐趣,在研究中陶冶情操,在研究中提升智慧,继续在科研的汪洋大海中砥砺前行。

范东生,中共党员, 教授, 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中国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优秀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汉翻译,英语教育。发表主要论文27篇,主编教材13部,其中省高校规划教材3部,主要译著3部,主持厅级以上各类研究项目19项。
 大学讲台站了39年,始终把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深耕细作,既教知识,更教做人,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几年来倾心外国语学院专业和课程的建设发展,主持了外国语学院专业建设的核心项目(厅级)《英语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大学英语教学团队》。主导了外语学院毕业论文写作工作的改革。指导多批外院教师撰写论文,申报和实施各类项目。多年来,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师发展活动,指导学校教师参加各种高级别教学竞赛,获得骄人成绩。

 获奖感言:“教师是天底下最享受的职业”。是学生,是讲台,是众多的教师同事,成就了我的教育活动,使我真正享受到了做教师的快乐。

罗振林,中共党员,讲师,法学、工商管理双学位,工商管理研究生,省级创业模拟讲师,创新创业导师,博士在读。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荣获学校“优秀员工”、“优秀管理者”等荣誉称号。主持校级教科研项目两项,参与省级科研项目两项,公开发表文章5篇。多次指导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创业大赛中荣获佳绩。

 

获奖感言:因为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注定我们的梦想荣誉都与你们联系在一起,你们是幸福的,我们才是快乐的;你们是进步的,我们才是欣慰的;你们是成功的,我们才是优秀的。“人间春色本无价,笔底耕耘总有情”,拿什么来呼唤你,我最亲爱的学生?

王强亚,讲师,学生处副处长,从教14年,一直从事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负责安全教育管理、智慧学工系统、学生事务升级等工作。先后荣获“安徽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校级“优秀党务工作”等荣誉。

获奖感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永远在学生身后一步的距离守候,永远在学工战线上值守。在岁月中坚守学生工作的初心,在路途中踏实履行学生工作的责任,在时光中享受学生工作的成果。不负相遇,不负热爱。

黄德昕,中共党员,副教授,艺术学院教师,安徽省教坛新秀。主要从事环境设计方向的教学工作。
扎根教学一线十年来,辛勤耕耘,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在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教学竞赛中多次获奖。荣获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全国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获校级各类教学竞赛一等奖3项;获校级骨干教师、教书育人楷模称号。先后主持省级人文社科项目重点项目2项,安徽省高校优秀拔尖人才计划项目1项,省级质量工程2项,主持及参与校级教科研项目20余项,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十余篇。专注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设计人才,指导学生在国家级、省级等专业赛事中获得高级别奖项40余项,并获得多个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获奖感言:人的生命价值在于:在多大的范围内、多大的程度上给人以积极的影响。教师的生命价值就是用爱心、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我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热爱和尊重这三尺讲台,牢记育人使命,努力做好学生的逐梦引路人。

纪利琴,副教授,智能制造学院自动化系主任,安徽省线上教学名师、卓越教学新秀。主要从事智能控制、数字图像处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从教17年来,主要担任《数字电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教学。先后主持科研项目2项,发表教、科研论文15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主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5项,主/参编教材3部,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3项。曾荣获安徽省“线上教学名师”、“卓越教学新秀”、“教坛新秀”,安徽新华学院“教书育人楷模”、“最受欢迎教师”、“先进个人”、“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获第一届长三角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首届课程设计大赛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智能车、机器人、智能制造等学科竞赛荣获国家级奖项4项,华东赛区/省级奖项达20余项。

获奖感言: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授课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的职责,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有一颗大爱的心,去关心、呵护他们的成长,使之成为国家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王娟,中共党员,副教授,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教师,安徽省教坛新秀, 安徽省教学示范课主讲人,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主持人,省级教学成果奖团队成员,安徽省外国语言文学学会会员。曾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全国三等奖、安徽赛区一等奖;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的“高等学校外语微课优秀作品征集与交流活动”安徽赛区一等奖。

王娟是新华园里兼具“职业范”、“世界眼”、“家国情”的英语教师。仿似一片温暖的绿叶,她用语言传播希望,用匠心与卓识滋养生命的芬芳。她积极打造“慧”聚课堂、“创”享未来的多模态视听课堂。她坚守文化自信,将“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新世界主义”等东方哲思融入外国文学批评,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人文科学研究。抗疫期间,从线上示范课到返校抗疫,她与学生温暖同行、并肩成长。一片绿叶,是守护的深情;一念执着,是躬耕赤心的坚定。她始终是华园里追光向阳的那一抹绿,那一股暖。

获奖感言:十三年的教学生涯把我从娇滴滴的文艺女青年,硬是磨炼成了“大嗓门”的中年女教师。可是细细想来,改变的岂止是我的性格,更是我对为师之道的理解。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它需要传承更渴求创新,我将用赤诚的初心与笃实的行动肩负起新时代外语教师的使命与担当!